作者:林長揚
你曾經衝動消費過嗎?
你可能會想:「我從不衝動消費的!」但真的是這樣嗎?
爆買現況
我有些朋友是這樣的:很常買衣服,但平常看他穿的都是同樣幾件,買來的衣服大多住在衣櫃裡,甚至連吊牌都沒拆;還有些人是看到有產品在募資就會買,但買來也不知道做什麼;也有人是瘋狂上課,打了一堆卡,但夜深人靜時突然覺得空虛,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。
諸如此類的情形很多,所以每隔一段時間,就會看到臉書上又有朋友說要斷捨離。其實不光是他們會這樣,我其實也會,而且還不少次。
例如鞋子試穿時就覺得太小,仍然買下去;明明不太餓,卻點了大份鹹酥雞;還有好多線上課沒看,看到新課推出還是一窩蜂的刷下去。
上述這些購物的情形,印證了一句話:「這是個爆買的時代。」
仔細想想,我們的生活幾乎是由消費組成的,食衣住行育樂全都是消費,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每個決定幾乎都跟消費脫不了關係,而且隨著行銷手法的優化、手機網路的便利、品牌化的威力……等,造成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有過度消費的傾向,怎麼會這樣?
經典巨作
剛拿到這本書時,我第一個驚訝是它的厚度,竟然高達800多頁!除了內文豐富之外,資料來源的標示就高達74頁,可見作者對內容的考究多仔細!在閱讀的過程中,每一個章節都帶給我驚喜,因為我從來不知道原來習以為常的「消費」,背後竟然有這麼多故事,在這邊我先不破梗,留給你閱讀時慢慢體會。
但我想跟你分享書中讓我很有感的一句話:「比起職業,更能定義我們的是我們『花錢的方式』,也就是我們消費了什麼,往往型塑了我們是怎樣的人。」
消費迷思
我認為這很精準描述爆買的現況與原因,我們常陷入各種品牌創造的「形象迷思」,例如什麼人就應該擁有什麼精品、高級手錶、好車、甚至是房子,我們也很常用一個人身上的物品來判斷這個人,而不是真切地去認識他。
在消費文化加上社群媒體的影響下,我越來越覺得人好像都被「消費」這件事塑造像複製人似的。
你可能會問:「這樣不好嗎?」
好或不好,見仁見智,但這會造成我們不斷追求其實不需要的東西,不管有形或無形的都是,最終陷入慾望永不滿足的惡性循環中。
那我們該怎麼樣脫離呢?
與你分享我的方法,這方法很簡單,就是:「暫停」
用暫停打破循環
我現在要買東西的時候會先暫停一下,讓自己脫離當下情境,避免因為廣告或是行銷手法而無意識的消費。
不一樣的東西會有不一樣的停止時間,例如吃的喝的就大概暫停個30分鐘,衣服鞋子可能停一兩天,課程可能停一個禮拜,如果是投資或買房,停的時間就會更拉長。
你可能會說:「限量或限時特價怎麼辦,當下不買不是很可惜嗎?」
其實,沒有什麼東西是限量的,真正限量的就只有你的錢而已。(你看很多品牌一天到晚在推出限量款,最後限量款都比經典款還多了,而且每過幾年還會出現復刻版,搞什麼!)
除了暫停,我建議在停下来的時間中,可以思考三件事情:
1. 這東西的功用是什麼?
2. 我有類似的東西嗎?
3. 這能為我創造什麼價值?
藉著思考和評估效益,就可以把無意識的消費行為,轉換成有意識的投資,確保你的每一份金錢與時間都花在重要的事物上,而且我們最該把握的不是限量或特價,而是健康與時間。
這本【爆買帝國】就是幫助你思考與認識消費行為的利器,每天看個一兩章,你將更全面的了解消費這回事,重新掌握你的消費主導權。
更多本書詳細資料:請點我
-
抽書活動題目:
請在FB原文留言:你曾衝動消費了什麼東西?
預祝中獎!